• 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思政
  • 2017年理论学习篇目

    发布者:范计凯发布时间:2017-12-25浏览次数:97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2017113日)

    陈宝生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顾总结2016年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研究部署2017年教育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深入基层考察,与师生座谈,作出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李克强总理多次研究部署教育工作,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会前,刘延东副总理专门听取了教育部党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教育系统一年来的成绩,对2017年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问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关爱和重视支持。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指示和部署,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重要依据。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

    过去的一年,是在十二五圆满收官基础上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一年,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很不平凡。一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回应群众期待,推进重点、攻克难点、化解热点,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工作的力度、成果的显现度、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准则》和《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与中组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作出专门部署的文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时隔11年后中央召开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四个合格为目标要求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中央要求精细化、定量化、具体化。严肃认真地做好巡视整改工作,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前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立德树人展现新成效。结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和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完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16册教材编写工作。发布实施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系统学习标准。国务院审议通过《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与8个省(市)签署备忘录,强化地方政府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全口径对中西部教育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国务院审议通过《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东西部联合招生达30万人,更多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到优质职业教育。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消除义务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乡村教师补助中央奖补资金增至30亿元,比2015年增加30.4%,覆盖573个特困县,惠及100多万名乡村教师。截至2016年底共有1824个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继上海、北京等5省(市)之后,又有广东、福建2省全部通过认定。加快全面改薄进程,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增至338亿元,实现规划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两免一补政策、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担比例三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这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又一个重要里程碑。继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师范教育之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2016年共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1500多亿元。教育部与10个省(区)签署协议,推动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2016年,我们继续坚持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倾斜,安排协作计划21万人,比2015年再增加1万人。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规模和比例,国家、地方和高校专项计划录取9.1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增幅21.3%。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通过教育信息化让更多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1个省(区、市)均已形成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中高考改革相协调、相衔接。出台《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将法治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机制。配合全国人大完成《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揽子法律修订工作。刚刚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了非营利与营利分类管理法律依据,从法律层面破解了多年来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法人属性、产权归属、扶持政策等瓶颈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报告。稳步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撤销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25个,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关于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资金等经费使用自主权。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解决了普遍关注的学术出访受限问题。

    宏观战略完成新设计。注重统分并进,完成教育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工作,对今后五年教育改革发展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同步制定出台科技、语言文字、学位、家庭教育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注重衔接贯通,国办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构建从学龄前到老年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出台《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建立47个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为数万人开展了学分积累与转换服务。注重远近兼顾,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描绘规划未来教育发展蓝图。注重内外结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全面指导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新增中印尼人文交流机制,做好六大人文交流机制工作,提升教育国际合作层次水平。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8个省份签署备忘录,省部携手共同推进,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510多所孔子学院、1000多个孔子课堂遍布全球140个国家。

    一年来,各地各校和广大一线教职员工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上创造了优良业绩,探索了成功经验,呈现出亮点纷呈、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一年来的工作扎实推进,一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全体同志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作出艰辛贡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敬意!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做好今后工作,必须冷静分析、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当今社会,教育国计民生的双重角色、今天明天的双重地位、引领支撑的双重作用、内政外交的双重功能日益凸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教育富民、教育移民、教育惠民重任在肩,必须竭尽全力让更多贫困学子通过接受良好教育脱贫致富、服务家乡、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迫切需要强化科教融合发展,坚持科技教育经济三结合,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增强四个自信,培养适应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需要教育强基固本,帮助广大青少年从小熟悉历史、了解国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必须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在大国外交中发挥出教育的独特作用。

    二是对象群体多元化。当前,教育对象群体更加复杂多样,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产生了深层次影响。流动性变强,2亿多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区域间大规模流动,随之而来的1000多万随迁子女,近1000万留守儿童渴望接受好的教育,渴望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布局、经费投入、师资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等面临一系列考验。网络原住民增多,互联网突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求知的边界,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网络深刻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学习、生活、成长,如何做好引导规范,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如何促进线上与线下正向融合、虚拟与现实良性互动,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在教育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家庭教育重要性提高,我们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还要有意识地教好父母,引导好4亿多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三是社会需求多样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成为主流,教育评价更趋多元。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途径更加便捷,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场所、方式、节奏等自主性要求越来越强, “灌输式”“大班化已适应不了个性化需要;有学上之后,上好学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心态、迫切需要,对学校、教师、专业、课程的选择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既要尽可能地尊重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合理选择,也要加以理性引导;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人心中有一本教育学,人人心中有一个教育梦,人人心中有一套度量衡,教育评价不再是也不可能是政府自说自话。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建立起更灵活的学习体系、更畅通的学习渠道,搭建起人才成长立交桥

    四是全民学习终身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日益向着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方向延伸,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求。年轻父母盼着孩子有更好的早期教育,走出校门的成年人盼着有更多充电再学习的机会,2亿多老年人盼着老有所学、老有所成、老有所乐。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固守学校教育的一亩三分地,要在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的基础上,从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拓展,进一步构建起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学习体系,让教育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五是发展环境国际化。开放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我们的舞台是全球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竞争是国际竞争。目前,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制定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收割全球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教育走出去和引进来还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教育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亟待提升。我们不仅要留住、用好本国优秀人才,更要立足全球人才资源,主动出击,延揽全球顶尖人才。中国教育要赢得世界认可,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中国标准,也要尊重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标准。我们既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也不能丢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优势、自己的特色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还面临不少考验。如何进一步理顺中央地方教育管理关系,完善政府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的机制,既要集中统一又要生动活泼,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度?如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教育发展差距,既鼓励局部率先发展,先期迈入教育现代化,又要步调大体一致,不让一个地方掉队?如何有效破解课业负担重、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老大难问题?如何有效化解办学自主权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民办教育活力不强等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新挑战,让教育变革跟上时代,让我们培养的人不落伍于时代?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

    二、牢牢坚持六个根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局面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内涵发展,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今年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稳中求进。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方法论。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是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重大政治责任。对教育工作而言,稳,就是系统局面稳定,改革推进有序,政策衔接连贯;进,就是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内涵发展有新成效,群众满意有新提升。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敢作为,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工作,深入细致研判形势,深入细致防患未然,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内涵发展。质量决定生存。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具体到教育,特别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真正把内涵发展作为筹划工作、推进工作、检查工作的重要原则,把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条件资源从外延转到内涵上来。总的来说,就是工作围绕质量做,以质量牵引数量;投入围绕结构调,以结构支撑功能;资源围绕内涵配,以内涵链接外延;政策围绕公平定,以公平促进效率;规划围绕目标定,以目标统揽全局。要坚持进度服务质量,硬件软件相互匹配、同步提升,不做超越阶段的事,不做违背规律的事,不做政绩冲动的事,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教育战线要全面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要深化宪法教育,落实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健全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法治的育人功能。今年要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启动实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要改革完善教材管理体制,切实保证教材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抓紧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教材后续册次编写审查,全面推进三类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编写。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教材修订工作,启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工作。

    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技能。推动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带动学校体育改革。要改进美育教学,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充实教学力量,改善美育设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最近,校园欺凌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促进家校联动,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实践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今年要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资源开发,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专门场地、专业指导、专题教育。深入做好学生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成效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作为毕业升学重要参考。

    (二)坚持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

    要清醒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诉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今后的任务是加快抬高底部、加快补齐短板、加快完善规则,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在加快发展基础上,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2010年以来,国家连续实施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加速扩大,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但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普惠性资源依旧不足,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对滞后,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尤其薄弱。下一步,要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抓公益普惠。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资源。二抓保教质量。推进各地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园的专业指导。

    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是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从外延均衡到内涵均衡升级。今年要同步抓好三项工作。一要补齐短板,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力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各地要强化省级统筹,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切实保障项目用地,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确保全面如期完成改造任务。要落实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小班化改革。教学点虽小,但对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意义重要,今年要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各地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年龄特点和家长意见,完善学校布局规划。二要巩固成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对2013-2016年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进行监测复查,对出现超标的省(市)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加强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三要高位优质,研究制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推动均衡发展由办学条件向办学内涵转变,重点在加强师资、改善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今年将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加快发展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目前,我国融合教育比例还不高,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仅为一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各地要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比例,在师资配备、医教结合、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避免随班就读变成随班混读随班陪读

    加强对困难群体困难地区的精准帮扶。促进更高层次教育公平,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实施更加精准的政策。对贫困地区要集中帮扶。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抓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落实工作。组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程度。实施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以加强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为抓手,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质量。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要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应帮尽帮、该补则补。继续落实好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做好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相关工作,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做好政策衔接。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督促有关省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考试录取机会。对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关心呵护。留守儿童大多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他们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要重点加强对无人监护和双亲在外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和救助,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校园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把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推进民族教育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庄严承诺。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倾斜。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水平。

    (三)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要推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最终是要打破束缚、激发活力、释放红利,扩大改革受益面,让基层、学校、老师、学生有切实获得感。获得感是判断我们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我们工作作风的根本标准。目前各省(区、市)都编制了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去年又选择了部分省(市)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探索。今年,各省(区、市)和高校要认真开展自评和第三方评估,全面总结综合改革的推进情况、成绩经验、困难问题,推广成功经验,明确下一步思路,切实发挥好改革导向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今年还要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加强改革总体设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抓简政放权。尽快出台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意见,通过深入具体细致的工作,让文件落地生根,让基层、学校、老师切实感受到变化。简政放权涉及多个部门,触及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要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出实施细则、出配套措施,把权力从说法变成做法,从字面落到地面。二抓履职尽责。权力下放之后,还要管好,确保权力下得去,接得住,用得好。今年要出台《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选取部分省份开展首次督导评价。三抓环境优化。现在基层对评审评比评估三评问题意见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评清单办法,今后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各地也要抓紧清理规范,用清单确认检查事项、减少检查事项、规范检查事项,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

    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工作人民群众关注、媒体聚焦,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容不得丝毫懈怠。高考改革要顺利实施,密切跟踪指导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指导上海、浙江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今年两地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顺利实施。中考改革要全面推开,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制度,规范中考考试加分,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破解唯分数问题。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要继续深化,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统筹管理,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平稳落实单证纳入双证考试招生改革。深化博士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申请-考核分流淘汰机制,注重加强科研创新能力考核,提高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

    不失时机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学校法律身份,完善产权制度,在制度上更好地落实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一系列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各地要抓紧研究、切实做好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分类管理等工作,保证民办教育平稳健康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法治化水平。改革与法治是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按照中央要求,履行好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推进本部门、本学校的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工作。一是健全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使有法可依更为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法》和《校企合作条例》审议工作,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案、《国家教育考试条例》和《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开展《学前教育法》调研和起草工作。二是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规政策的执行力。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全面梳理行政职权,出台关于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高基层教育部门依法管理教育事务的能力,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护航。三是注重以法治方式解决教育难点问题。今年各地要着力落实好即将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构建完善学校安全制度机制。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大力提升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干部依法治教的意识与能力。

    围绕提质增效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做强中国教育,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定位,也是战略目标。教育对外开放不能靠外事战线单兵独进,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也都有空间、有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扎实做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继续推进省部共建备忘录签署工作,实现有关节点省份签约全覆盖。加快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今年,非通用语种专业数量要达到94种,实现所有已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实现国别和区域研究全覆盖。做好人文交流工作是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要出台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见,提升已有六大人文交流机制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并做好中德、中南非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筹办工作。做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加大留学生经费投入,增加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名额。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五类人才。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启动国家层面来华留学教育标准制定工作。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不出国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借鉴世界经验、引进优质资源的试验田。要下力气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全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辐射作用,深化对国内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作用。进一步做好双边多边合作交流工作,在现有与46个国家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基础上,加大与各国尤其是教育发达国家签约力度,不断扩大提升世界对我国教育认可度。深化多边教育合作,提升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水平。大力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

    服务决定地位,有为才能有位。要让政府重视教育,让社会支持教育,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作出事来、作出成绩来。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教育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支撑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动能转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指南》,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中国制造2025。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严格规范管理,建立学校办学资质定期检查制度,对不符合办学资质的学校要依法责令整改、退出。

    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见实效,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转型发展从提出到实施已经两年,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向政策保障、深度转型、示范引领上迈进。实施好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同步推进项目建设和转型改革,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出台产教融合政策,努力破除师资聘用、职称评定、实习实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型发展是一项新的改革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要善于挖掘改革经验,及时总结试点成果,加强示范引领,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出实效。同时,各地要加大高校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加快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主动布局培养未来技术和产业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今年要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抓紧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充分利用大数据、第三方评估等开展遴选认定工作,主动公开政策相关信息以及建设高校情况。建设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建设路径,自主确定学科口径和范围,科学编制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更是一个改革项目,不搞身份固化。尽快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推动双一流建设顺利实施、早出成效。继续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探索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继续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内容形式,强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让社区成为家门口的充电站,成为人人有学、个个乐学的园地。进一步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培养,继续办好老年开放大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老年教育机构指导性基本建设要求。

    (五)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狠抓教育质量提高

    提高教育质量要有管用的保障机制,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通过科学的体制机制推动质量提高。

    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面向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释放潜能。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被动传授、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通过小班化教学、选修走班等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排斥卓越。英才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建立早期发现、跟踪培养特殊通道,完善跳级、转学等具体管理制度,通过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紧跟产业变革,强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厂入校等,让学校建在企业中,教室建在工厂里。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明确学徒双重身份,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深入实施拔尖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和系列卓越人才计划,全面推广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实行弹性学制,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强化对困难群体就业帮扶。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方便学生跨专业跨学校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加快从管理者本位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逐步推开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

    加快构建优秀人才终身从教机制。要努力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各地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特岗计划、教师编制、职称评聘继续向农村倾斜。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在编制岗位、聘用管理、薪酬待遇等方面打通制度壁垒。健全职业学校和企业双向流动机制,推进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化,完善吸引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支持政策。各地各高校要调整考核评价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对教学水平的评价,更加重视对教师科研成果创新和实际贡献的评价,促进教研相长、教学相长。今年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现在一些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比较普遍、比较突出。我们不仅要把最优秀的人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还要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感情,调动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对教书育人的激情。我们要给学生减负,也要给老师减压。对老师们要多一些倾听、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尊重,解决好教师的住房、医疗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老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系统构建质量控制机制。要坚持内外发力,形成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质量文化。内控机制是基础性工作。学校是提高质量的主体,也是质量监控的主体。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从一堂课、一张试卷、一篇论文、一门课程开始,构建起完整的、有效的、规范的质量监控制度。外部控制是有效手段。发布实施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今年要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

    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机制。2017年教育财务工作,一是坚持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健全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各省要足额落实统一后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应承担资金,年底前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实现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的目标,落实好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积极建立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二是坚持一个为主、两条腿走路,不断扩大社会投入。各地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以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要求,落实教育财政支出责任。落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和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始终坚持保基本、守底线、抓关键、补短板,把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以应用驱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7%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普及。另一方面,要坚持深化应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法推广,调动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新常态。

    这里,我就语言文字工作单独讲几句。语言文字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一项重要职能。多年来,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我们已经制定和发布了十三五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对语言文字事业的目标和任务作了全面部署,特别是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普通话基本普及的目标,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将使我们这个十三亿人口的世界大国,首次实现语同音这样一个梦想。各省(区、市)都设有语委,大部分还是由副省长任主任。希望各省(区、市)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真正摆上位置,按照中央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让青少年在写好方块字、说好普通话中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色,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坚持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领导是管总的,是第一位的,把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下大力气把党建抓好。教育系统要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好四个合格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制度上健全起来,在组织体系上建立起来,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

    把核心意识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障。要在政治上看齐核心,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坚决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实践中彰显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始终恪守严的纪律和严的要求。严字当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我们要以严的态度、严的标准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党内监督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支持纪检部门开展纪律审查工作,各级纪检部门要履行好专责监督机关职责,把监督作为一种约束、一种爱护、一种警戒,使管党治党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

    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党支部、党总支等一个个基层党组织中。今年要召开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会,开展专项督查,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召开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确保民办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以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为突破口,出台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对外开放全过程。今年要重点推动落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制订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意见,补齐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短板。

    三、以更强烈的责任、更积极的态度、更过硬的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要聚焦聚力、抓紧抓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向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一要在上下功夫。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地各校要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扎实开展体系式学习,广泛开展融合式讨论,生动开展案例式教学,深入抓好项目式研究,系统抓好针对性解读,全面抓好操作性指导,统筹抓好责任化落实,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推动工作实践。

    二要在上动脑筋。善谋事才能干成事,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胸怀全局谋,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要放眼世界谋,密切关注国际教育改革发展新动态、新趋势,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先进做法,主动在全球坐标系中定位教育,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要尊重基层谋,坚持开门办学,通过教育满意度测评、大数据等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高手在民间,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看。要加强上下联动,把土办法变成金点子,确保教育决策更加科学、更接地气、更富成效。要遵循规律谋,加快教育智库建设,统筹各级教科院所、高校教育院系、教育专业学会、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研究机构等力量,构建和完善现代教育决策服务体系。

    三要在上出真招。为政之要,贵在务实。人民群众评价教育最关心的是能不能说到做到,最不放心的是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好。政策要实,解决好最先一公里问题。坚持群众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切实以问题为导向,多出有含金量的政策、管用实用的举措,不喊口号、不搞花拳绣腿、不出空头文件。责任要实,解决好中梗阻问题。各地要全面系统梳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形成一张网、一张表,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推进、年底有检查,确保工作不遗漏、效果不缩水。督导要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地要进一步改革督导机构、理顺督导职能、加强督导队伍,强化教育督导督查,通过完善约谈制度、督导公报公开制度等,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要在上求主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必须动员起全社会共同的力量,多争取资源、多争取理解、多争取支持。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确保教育政策有效实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核心、是关键。各级教育部门要经常汇报成绩、讲明困难,主动设置教育议题,推动党委政府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要主动争取部门支持。延东同志多次强调要有三皮精神,我们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为事业去争,为群众利益去争,为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振兴去争。要主动争取社会支持。学校是开放的社会,教育也是开放的生活,要善于借八面之风、聚四方之力,构建起大教育工作格局。

    五要在上作文章。严格落实安全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稳定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实到位。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从细微处着手,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变化,保持广大师生思想统一、人心稳定。要抓好校园安全。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加强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让学生远离各类金融陷阱和圈套。要抓好舆论引导。切实提高舆情应对的时效性、有效性,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平台,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进展,理解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消除疑虑和误解。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形成正面舆论场,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的任务和要求是落实、落实、再落实。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务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孙伟批示 左敏讲话


        223下午至24日上午,2017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了孙伟常务副省长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交流了2016年全省教育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厅长左敏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厅副厅长张兴民主持会议。

      会前,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做出重要批示。孙伟对过去一年全省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殷切期盼,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做好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只争朝夕、扑下身子,抓重点、破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打基础、谋长远。他强调,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狠抓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今年教育工作重点要实现“三个确保、四个全面”:即确保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确保按计划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确保523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评估验收;实现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开展、德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开。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左敏在讲话中指出,2016年全省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认真回应群众期待,推进重点、攻克难点、化解热点,工作的力度、成果的显现度、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深化。

      左敏强调,扎实做好2017年重点工作。一是立足于落实和深化两个关键词,狠抓教育改革。落实方面,要用足政策,不打折扣;用好政策,把握实质;用活政策,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着力实现改革政策“红利”最大化。深化方面,要丰富完善,打破瓶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德育综合改革等要找到新的突破点;增点扩面,典型带动,推动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向纵深突破;突出重点,全力保障,切实做好今年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在改革方案的发布解读、系统培训,高中选课走班、学考和综合评价等配套改革,考试安全等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做实做细。二是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要确保既定任务的顺利完成,包括“全面改薄”、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等。要抓薄弱环节补“短板”,抓住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高中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薄弱环节和全省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薄弱地区,下大气力,争取实现新的突破。要构建长效机制,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的衔接和长远规划。三是落实教育扶贫任务,继续实施教育扶贫“323”工程,精准聚焦,精准对接,精准发力,确保按期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目标任务。

      左敏强调,充分认识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深刻把握教育党建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健全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强化系统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张兴民作会议总结。他指出,2017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全省教育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教育部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重点,攻坚克难,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省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各市教育局长,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对全省教育工作的批示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经过全省教育战线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全省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新局面,许多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绩来之不易,应予充分肯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殷切期盼,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做好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只争朝夕、扑下身子,抓重点、破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打基础、谋长远。下一步要强化三个重点:

      一是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各教育机构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思想,坚决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认真落实好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高校要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是狠抓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大政方针、实施方案和工作目标已经十分明确,下一步关键是落实落实再落实。要聚焦重点、聚集力量、聚汇资源,团结奋进、攻坚克难,落实目标、落实责任。今年工作重点要实现“三个确保、四个全面”:即确保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确保按计划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确保523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评估验收;实现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开展、德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三是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切实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内在热情和自豪感,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要积极稳妥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健全校长选聘管理、考核奖惩、薪酬保障、交流轮岗等制度体系,夯实校长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校风建设的主体责任,由一批批好校长带出一批批好老师。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搞活办学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切实提高办学质量。要进一步推进“县管校聘”教师编制管理改革,用足用好临时周转编制专户等政策,配足配齐短缺学科教师,统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立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和薪酬待遇,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左敏厅长在2017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2016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过去的一年,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认真回应群众期待,推进重点、攻克难点、化解热点,工作的力度、成果的显现度、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深化。省领导和我厅在国务院、教育部各层面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5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先后有10期介绍我省典型经验,《中国教育报》头版连续3期刊登我省破解教师队伍难题的经验。

      (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增效。出台《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能力,统筹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按照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四个序列,形成“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力求实现思品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教育部首次在地方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广我省经验。印发《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区实验方案》,全面启动家庭教育实验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建设,着力解决编制标准、教师配置、职称结构、激励约束、教师短缺等长期困扰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万名免费教育师范生招生计划完成首批招录,3000名优秀学生进入教师后备队伍。配合编制部门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17个市全部出台了方案,9个市完成校长职级认定。在全国率先将教师宣誓制度化,全省90多万名教师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强化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加强体育美育教育,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山东省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义务教育“2+1”文体工程在全省全面推开。广泛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启动“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提高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优化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3+2”“3+4”试点院校达到81所,专业点达到147个,年度培养规模达到1万余人。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完善校企合作机制,遴选认定20个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组建9个省级职教集团,全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已覆盖15个市,项目合作企业达到153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省获奖数均居全国第一。

      (三)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突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意见》,制定完成13个配套文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强化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督促高校健全落实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政决策机制,以尊重教育规律为原则的学术决策机制,以师生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以有效监督为目的的回避、公开机制,普遍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高校章程得到有效落实,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探索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63所省管公办本专科高校全部完成备案,在9所高校进行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试点。研究制定《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构建了“四位一体”的高校德育体系。以学科和专业为载体,以点带面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推动科研院所与高校资源整合,完成省内燃机研究所并入山东交通学院、省化工研究院并入青岛科技大学工作,正式启动齐鲁工业大学等三所高校与省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整合共建工作。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制定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

      (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中有进。出台《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实行等级录取或者“分数+等级”录取机制。推进夏季高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健全春季高考“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考试模式,实行按专业类别填报志愿和平行志愿录取办法。首次在9所本科高校实施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学校、考生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推进了高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改革。

      (五)惠民重点工程任务超额完成。推进“全面改薄”工作,全省累计完成投资407.07亿元,占5年总规划数的96.72%;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占总规划数的99.18%84.92%。围绕“人、地、钱”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全省新建、改扩建学校开工2633所,占全年任务数的175.53%;竣工1830所,占全年任务数的122%。推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开工2394所,完工2289所,提前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市、区)达到114个,12个设区市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堂红”。

      (六)教育扶贫“323”工程亮点纷呈。去年,我们确定了教育扶贫的“323”工程,即“3个计划”,“2个网络”,“3个体系”。“3个体系”是指实施省扶贫开发重点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省扶贫开发重点村学前教育普及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个网络”是指构建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网络,构建高校科技扶贫支持网络;“3个体系”是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经过一年的努力,“323”扶贫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省扶贫开发重点村新建改扩建学校344所、新建幼儿园423所,培训教师2.1万人。实现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免除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继续实施我省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招收人数增长18.86%;实施部属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招生计划,招生899人。启动实施高职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全省参加高考的4644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被高校录取。

      二、扎实做好2017年重点工作

      (一)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1.抓落实,着力实现政策“红利”最大化。

      抓落实,就是要把已出台的政策落实好。近几年来,我们出台了若干好政策,当务之急是下大力气把政策落到实处,让政策产生最大效应。

      一要用足政策。用足政策,关键是不打折扣,全面到位。比如,为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和教育公平,我们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调配交流、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管理等职能,去年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已经下文明确教师公开招聘由教育部门组织。再有,为加大教师补充力度,配足配齐短缺学科教师,我们推动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附加编制。还有,为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我们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推动落实农村教师乡镇工作津贴补贴、体检、交通补助、职称评审、周转宿舍等各项惠师政策。这些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各地一定要履行好职责,不懒政、不怠政、不怕麻烦,主动担当、勇于担当,推动政策尽快落地。

      二要用好政策。用好政策,关键是准确理解,结合实际。要原原本本学文件,逐条掌握政策规定并把握好精神实质。实行校长职级制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学校去行政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家办学、落实办学自主权的关键一环。一个好校长,就能办好一所好学校。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推行校长职级制,就是要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管教育、办教育。在落实改革政策上,既要把握政策精髓,又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大的政策构架下,制定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的实施方案,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凝心聚力、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结合贯彻落实中组部、教育部《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尽快建立健全符合当地实际的校长选聘管理、考核奖惩、薪酬保障、交流轮岗等制度。今年,我们将会同省编办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市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三要用活政策。各地情况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要因地制宜,一方面不教条、不死板,不拘泥于现有框架;另一方面切实增强改革自觉性与行动力,在既有政策基础上,勇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效。如刚刚提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各地完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制定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政策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畅通大学生、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的渠道,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需要强调的是,绝不允许搞所谓末位淘汰教师、受处分教师“发配”到农村支教、任教,这不是用活政策,而是用歪了政策。

    2.抓深化,着力推动工作向纵深突破。

      深化是在落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改革要取得更好的成效,需要不断深化。

      一要丰富完善。我省“3+1”教育综合改革,有的已经历时四五年,像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的刚刚开始,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政策的倍增效应也必将慢慢减弱,或者说进入瓶颈期。这就需要各地立足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完善。如“德育一体化”要搞好中小学与大学的衔接;紧紧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提出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健全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山东特点、走在全国前列的德育综合改革体系,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事业不断向前突破,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效。

      二要增点扩面。试点成熟之后,需要由“点”及“面”,通过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和推进整体改革。比如,推进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完全可以由少数地方和学校的试点,向全省所有具备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推广;由少数专业的试点,向所有适合开展学徒制的专业覆盖;由少数企业的参与,向所有具有意愿实施学徒制的企业渗透。还有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由于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鲜明特征,在各类教育中,职业院校应该最适合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开展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和职业院校开展试点,为深化办学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三要突出重点。作为我省“3+1”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我省将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这项制度从2017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是我省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高考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联点和衔接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特别是要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保障。要高度重视宣传解读培训工作。一方面,做好方案的权威发布和解读。通过媒体宣传、组织专家宣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改革的主要目的和实施措施,向初中、高中阶段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说清楚、讲明白,唱响高考改革的“好声音”。另一方面,组织好系统培训。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和初中、高中阶段学校的干部教师等,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专题培训,让他们成为改革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施者。要高度重视配套改革。今年我省将实施多项专项改革,包括合并本科录取批次,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进一步扩大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规模,充分发挥综合评价招生的作用;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范围和招生规模;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等。这些措施对学校、学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各地要紧跟步伐,系统制定配套措施,确保政策发挥“正能量”。要高度重视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关键是高中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等工作。对选课走班,省里年前已经作过部署,各市也都确定了试点学校,有的市更是全面推进。今年秋季学期起,全省所有高中学校必须全面试行,这是顺应高考改革的必然举措,没有回旋和讨论的余地,各地要加强指导和保障,真正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对综合素质评价,各地要指导学校制定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抽查通报制度,确保记录过程公平、公开、公正。对学业水平考试,各地要指导和推动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供有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积极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了解新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对各地高考配套改革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要高度重视考试安全工作。把安全放在考试招生工作首位,强化部门联动,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生服务和诚信考试教育,坚决防止各类考试大规模雷同卷、大面积违纪舞弊问题发生,确保考生信息安全,积极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二)推进教育惠民重点工程

      一是确保完成既定任务。完成既定任务就是要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确保按计划完成“全面改薄”、确保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全省来看,这四项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全面改薄”和大班额进展较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较慢。区域不平衡较为突出,截至1月底,全省10市“全面改薄”开工率达到100%13市竣工率超过80%;但个别市的开工率和竣工率仍低于70%。“大班额”工作中,完成投资高的市已经接近总规划任务的90%、低的市还不足30%;开工面积高的6市已超过100%、低的市不足50%。项目进展到现在,容易推的、推得动的都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以“大班额”为例,从全省完成的1839所学校建设任务看,新建学校为547所、改扩建学校为1292所,新建学校的任务完成率不足50%,改扩建学校完成率接近70%。这说明,2017年剩余的工作任务中以建设难度较大的新建学校居多。工作推进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人、地、钱”三个关键,突出抓好已有优惠政策的落地。在“人”的方面,坚持“退一补一”“有编即补”,在此基础上,用足用好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政策,也要积极采取政府合同制聘用等方式补充所需师资。“地”的方面,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尽量使用合规土地,避开历史遗留问题,减少审批障碍,确保学校建设需求。“钱”的方面,去年省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出台了“绿色通道”的有关政策,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各地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大资金落实力度,用好金融政策红利。对于大班额工程,务必要在3月份全部开工,这是时间底线。

      二是抓准抓好薄弱环节。除上述既定任务,我省基础教育领域还有几个突出短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一是学前教育,本身就底子薄、欠账多,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挑战和压力更为突出。据测算,从2017年开始,我省3-6岁适龄儿童年均增加25万人;5年后共计增加124万人。为此,全省每年需新建幼儿园900多所,5年共需新建幼儿园4600余所,建设压力非常大。从现在起,要切实做好幼儿园规划布局和建设,努力扩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积极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尽快完成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工作,推动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使他们在职时安心、离职时放心。各地还要在年底前制定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二是高中教育,我省虽然制定了普通高中生均拨款标准,但仍有一些地方没有落实到位,部分高中还存在着很重的债务负担,这些都制约着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客观上也造成了大班额和超大规模学校,影响了选课走班等工作的开展。各地要将强化高中教育保障工作作为重点,科学规划高中阶段学校数量和规模,严格落实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重点推进高中学校教学用房、学科教室、教师队伍等资源建设,逐县逐校建立台账并督查验收,确保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三是薄弱地区。目前23个未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市、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薄弱、财政收入相对困难的地区,实现均衡任务繁重,压力很大。以上都是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突破的薄弱环节。

      三是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今年,“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继续列入了省科学发展考核指标体系。3月和10月,将对各市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结合月调度和通报制度,密切监控项目进展。建立完善预警与约谈机制,对于工程进展缓慢的市,及时提出预警,约谈市领导。希望各市加大问责力度,逐级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督查考核办法机制,推动责任层层落实,全面实现“四个确保”。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紧密对接教育部要求,制定实施我省2018-2020年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认真总结经验得失,保持学校建设和师资配备的常态,防止出现新的大班额问题。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机制,建立动态监测和复查制度,科学设置差异系数警示线, 避免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下滑。要根据人口变化和社会发展情况,及时扩充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条件,巩固“全面改薄”成果。科学编制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

      (三)落实教育精准扶贫任务

      一是精准聚焦,继续推进3项计划。要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作为薄弱学校改造的重点,对有改薄需求的50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给予重点支持,使其到2018年底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要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建设纳入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予以优先扶持和保障,2017年完成600所左右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任务。要把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重中之重,通过优化结构、结对帮扶、全员培训、上门送教等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状况。

      二是精准对接,持续构建2个网络。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纳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要内容,打造涵盖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办学条件等在内的“结对帮扶”网络,2017 年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要在全省市域内全部推开,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中小学结对率达到100%。继续设立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组织高校对贫困地区致贫原因、资源条件和脱贫需求以及脱贫对策开展研究。组织全省高校专家服务团队,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集聚教育优质资源助力扶贫攻坚。各市要主动配合,提出需求,搞好对接。

      三是精准发力,着力完善3个体系。切实抓好已有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好我省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免除工作。各市要加强对在部属、外省高校就读学生学费补助资金发放的管理,简化程序,确保发放到位。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实现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留守儿童关爱室建设基本全覆盖。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实施教育部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学生招生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和高职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更多机会。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充分认识教育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小学教育对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中小学校健康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当前我省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异常繁重,越是如此,越要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要把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与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把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优势,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二是深刻把握教育党建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深入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拟定出台我省实施意见,把加强学校党建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和重要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供保障、取得成效。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校制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的实施办法,明确责任清单,定期组织述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要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把从严治党体现在严教育上。要增强统筹意识,坚持开门抓党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教育与组织、纪检、宣传等多部门的融合,形成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建设的合力。

      三是健全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各地要将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管理,逐步加大党建工作投入力度。要将人、财、物等资源向农村学校特别是党建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倾斜。要选任合格的党组织书记,还要配强其工作班子,确保发挥好作用。要逐一落实组织全覆盖、党员全覆盖,应该健全组织的,组织要全覆盖;人数不足3人的,要落实党员有组织挂靠。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四是加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要依靠党的建设加强行风建设,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坚决禁止学校乱收费,禁止教师有偿家教,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维护好教育系统、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